Quantcast
Channel: 一廠 | 茶說壺途-宜興紫砂壺收藏
Viewing all 64 articles
Browse latest View live

宜興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
$
0
0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
壺名:提鋬古菱壺 / 提墊孤菱壺 / 弧菱提樑 / 孤菱提樑
作者:王洪芬
泥料:甲子泥(黑星土)
年代:80初-綠標期
出水:網孔
容量:約580 C.C.
蓋款:無
底款:王洪芬製

王洪芬,女,紫砂工藝一廠資深陶手,詳細資料不明,於一廠製作的產品從70末至90年代初都有,從其所參與製作的相關壺型與工藝來說,是名功底好且技藝甚優的陶手。

「提鋬古菱壺」,這是從宜興紫砂陶目錄上所得知的名字,也是茶說認為最正確的名字,其它名稱包含:提墊孤菱壺、弧菱提樑、孤菱提樑…等;還有俗稱的「熨斗壺」。古菱(孤菱/弧菱)壺體也就兩種型制,一種為提鋬也就是提樑式,另一種為耳把式,其中以提鋬式的製作難度較高。

註:「鋬」,音同「判」;器物側邊供手提拿的部份。
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
 
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
 
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
 

蓋內工法與氣氛。

無款。
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
 

壺內工法與梅花七孔出水。
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
 
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
 

底部足的工法,相當有水準且到位,很漂亮!
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
 

底款「王洪芬製」。
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
 

甲子泥,又名黑星土、黑星砂,是宜興一廠七零末至八零中期的官廠用土(約1976~1985),屬拼配泥的一種,也是宜興紫砂一廠拼配泥之始。因泥胎佈有黃色及黑色砂點而聞名,泥料配制批次多,色澤、泥質多少有所不同,並非只出現於甲子年。被台灣壺友稱為甲子泥,應主要為台灣常見於甲子年(1984年)。

由於七零年代一廠泥料使用量大,尤其是原礦的清水泥(紫砂純泥),但被認為泥料的質感不夠沉穩,變化少,且為了改善當時泥料的特性,便於快速且大量的製壺,因此開始研究以拼配泥的方式來製壺,也就產生了後來的黑星土(甲子泥),一開始在七零末試用,一開始藏家的反應並不好,像發霉的黑點,但想不到後來在八零年代中期之後,因其泥料的質感,與泡養後的變化均讓人相當滿意,色澤沉穩而飽滿,泡養後Q透溫潤,反而大受歡迎。

此泥大約主要於1976年至1985年間,大量使用於商品壺,包含了當時名家壺的用料,而1982至1985年之間正好是廠壺大躍進的精華時代,正逢其盛的甲子泥,讓當代的紫砂壺更具有其明顯的特徵與媚力。一直到了1986年之後,可能甲子泥已經配不出原來的樣子,或配製方式有變,便改使用所謂的拼紫泥了(其實甲子泥在一廠中,也是稱之為拼紫泥)。因此,甲子泥在宜興一廠的用泥歷史之中,是有其明顯的時代特徵與特色的,因同屬於拼紫泥,在白標期多少還是能見到紫泥料中帶有些微黑砂的特色。

以下泥料近拍,相當的溫潤滑順,也相當的優質,在各個細節、過渡與明針(明甄)都處理的相當漂亮。
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
 
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紫砂一廠-提鋬古菱壺-王洪芬

 

以上資料供參考,感謝壺友們欣賞。


宜興紫砂一廠-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
$
0
0
紫砂一廠-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紫砂一廠-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
壺名: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作者:一廠陶手
泥料:紅泥
年代:70年代
出水:獨孔
容量:約 65 C.C.
底款:中國宜興
蓋款:無

水平壺的杯數有常聽到的一杯、二杯、三杯、四杯…(早期紫砂一廠定名主要是二、四、五、六、八、十、十二杯),同時台灣與中國地區因不同的單位容量,所計算的杯數不盡相同,中國一杯約15西西,台灣一杯約20西西,但無論哪種說法,最具實用價值的多主要在四杯至十杯,也就是實際容量在80西西至180西西左右。

小杯數的水平壺雖然不實用,但售價卻也不低,主要是因為製作上較為困難,當然也有一群小壺的愛好者,特別鍾情於小杯數的水平壺。
三杯小水平與四杯水平容量差不多,約差在10西西左右,同杯數紫泥會因收縮比的因素,比紅泥大一些,也是一款適合獨飲的容量。三杯水平小歸小,在製作與型制上還是很講就的,該呈現的線條、作工、斷水等,都是馬虎不得。

紫砂一廠-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紫砂一廠-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
 

紫砂一廠-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紫砂一廠-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
 

紫砂一廠-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紫砂一廠-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
 

紫砂一廠-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紫砂一廠-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
 

70年代中期之前常見的壺內接底工法所呈現的溝底,70末80初之後,漸漸就開始多一道工序把這溝給補起來。

紫砂一廠-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紫砂一廠-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
 

蓋內氣氛與工法。

紫砂一廠-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紫砂一廠-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
 

壺底圈足與中國宜興六四章。

紫砂一廠-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紫砂一廠-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
 

紫砂一廠-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紫砂一廠-三杯紅水平標準壺

 

以上資料供參考,感謝壺友欣賞。

宜興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
$
0
0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
壺名:大獅球壺
作者:一廠陶手
泥料:清水泥
年代:1966~1968年
出水:梅花七孔
容量:700 C.C.
蓋款:無款
底款:無款
陶刻:紅雨-沈漢生

獅球壺是宜興傳統壺型之一,在紫砂工藝廠中有大、中、小三種壺型。壺型以討喜的獅子戲球為鈕,筋紋瓜型為體,有喜慶豐收的諭意。此壺雙面均有刻繪,分別為行草與梅花,陶刻者為名家沈漢生(紅雨)。

沈漢生,字石羽,1946年生,1959年進紫砂工藝廠,師從范澤林、談堯坤,1960年從著名陶刻大師任淦庭學藝,專攻金石陶刻,1965年春,調生產技術股,研製紫砂裝飾印花新工藝;1967年紫砂裝飾印花新工藝獲鎮江地區新產品獎;1968年晉升工藝技術員,赴敦煌寫生,為專業創作設計人員;1980年晉升助理工藝美術師。沈漢生鐵筆傳神,刀法精妙,作品多次獲獎,收藏價值極高。2005年升為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,2011年獲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與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名稱。

沈漢生的落款在文革開始之後,改以「紅」字款,故為「紅雨」;1968年底,老師任淦庭過世後,改用「小」字款,為「小雨」;文革後期至開放期間改以「石」字款,為「石雨」,後再改為「石羽」較為雅意。
此壺落款為「紅雨」,是故推測為文革開始至任老過世之間所製之壺,即1966年至1968年之間。
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
 
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
 
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
 

獅球壺細緻與否,主要在於獅鈕本身的清晰度及完整度與否,例如獅臉與獅背脊至獅尾的清晰度,這事關獅子鈕的精神,是否讓壺的整體達到點晴之效。多數常見的獅球壺,其獅鈕多呈模糊不清狀,甚為可惜。幸哉!此壺獅鈕完整度高,更添風采!
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
 
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
 

蓋牆與壺口為葵花式。
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
 
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
 
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
 

壺內接底與修整工法。
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
 

梅花七孔出水。
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
 

壺底為平底無款。
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
 

沈漢生的陶刻與落款:

「春風暖千家,笑語湧村寨  紅雨」。
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
 
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
 

另一面為寒梅陶刻,神韻精采。
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
 

壺口黑色一圈是80年代之前紫砂壺常見的情況,稱之為「風釉現象」。80年代之後因為會在泥中添加少許「碳酸鋇」來中和泥性防止風釉,因此,此現象主要發現於80年代之前,也是泥料純和不添加化學原料的象徵。
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
 

最後來兩張近照,展現早期泥料溫潤可人的質感。
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
 
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紫砂一廠-大獅球壺

 

以上資料供壺友們參考。

宜興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
$
0
0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
壺名:碗梅
作者:張洪芬
泥料:紫砂清水泥
年代:70年代
出水:網孔
容量:約350 C.C.
蓋款:張洪芬
底款:中國宜興

張洪芬(張紅芬),女,生於1946年的江蘇宜興,研究員級高級工藝師周尊嚴之妻,1958年進紫砂工藝廠,師從朱可心、許成權,功底扎實,做工精細。

碗梅壺是早期紫砂工藝廠常見的壺款之一,型如碗,肩上左右各佈一短梅枝節花飾,流、把、鈕均表以梅枝之態,甚有古風。張洪芬技師的碗梅在同期的商品中,細節處理相較下是較優的,包括流與把的過渡,梅花枝節的細節…等,都是茶說個人很喜歡的地方。
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
 
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
 
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
 

蓋內落款與工法氣氛。
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
 

小方章「張洪芬」。
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
 

天然小爆砂,這在原礦紫砂中是很常見的情況。
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
 

底部圈足。
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
 

壺底落款中國宜興四方章。
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
 

壺內工法。
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
 

最後還是來兩張近照。
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
 
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紫砂一廠-碗梅-張洪芬

 

以上資料供壺友們參考。

宜興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
$
0
0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
壺名:橫把友泉壺
泥料:紫砂清水泥
年代:70年代
出水:網孔
容量:約270 C.C.
蓋款:玉琴
底款:中國宜興

宜興紫砂工藝廠在70年代製作不少橫把的壺型,主要是用於創匯外銷日本,本篇的橫把友泉壺,即是當時主要壺型之一,適用於日本茶道的泡茶習慣。

茶說一直以來都沒機會使用一下橫把的壺型,這次終於有機會可以得嘗宿願,果不其然,還是要適應一下,尤其是用於當茶海的時候,因為橫把壺型是適用於右手,茶說平常公道茶海都是左手這一方,如此一來,左手好像變的挺閒的,右手很忙!哈~
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
 
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
 

把上的蝴蝶印記,不知道為何會有這個印記。
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
 

蓋內側照。
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
 

蓋內工法與氣氛。
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
 

蓋內落款「玉琴」。
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
 

壺內工法。
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
 

底部圈足。
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
 

底款中國宜興四方章。
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
 

最後來一張近照。這把泥料看了相當的舒服喔~
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紫砂一廠-橫把友泉-玉琴

 

以上資料供壺友們參考。

宜興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
$
0
0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
壺名:大四方竹
作者:妧音
泥料:紫砂清水泥
年代:70年代末(綠標期)
出水:球孔
容量:約300 C.C.
蓋款:妧音
底款:中國宜興

妧音,不知道是不是陶手崔婉音,在那個年代的紫砂工藝廠,陶手在落款時的名字很多都是用同音或近音字。崔婉音,女,出生於1957年宜興丁蜀鎮,1973年進入紫砂工藝廠,師從高紅英、束鳳英,亦受花貨大師倪順生指導,1991年進入中央工藝美術院進修陶瓷造型設計,是早期相當受人關注且喜愛的一廠陶手。

竹器向來都是紫砂工藝廠中相當熱門的商品,尤其是方貨竹器中的四方竹,更是讓人喜愛。由於價格不低,等了許久,茶說終於入手了第一把四方竹。
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
 
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
 
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
 
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
 
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
 

竹葉貼花細節處理的相當不錯。
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
 
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
 

蓋面是以竹節為鈕,左右竹葉為飾。
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
 

蓋內落款「妧音」。
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
 

球孔出水是1971年之後日本訂製時所要求,而異色球孔多見於70年代中期之後。
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
 

底部圈足與中國宜興四方章。
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
 

最後來兩張不同角度的近照。
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
 
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紫砂一廠-大四方竹-妧音

 

以上資料供壺友們參考。

宜興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
$
0
0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
壺名:鼠竹壺
作者:王亞琴
泥料:清水泥
年代:1964年
出水:網孔
容量:約500 C.C.
蓋款:亞琴
底款:無

王亞琴,1944年生於江蘇宜興,1958年進入紫砂工藝廠,師從老藝人王寅春與施福生,後成為紫砂工藝廠知名技師。

據資深老藏家考證,文革前(1965年以前)的廠工是以件計酬的,而當時鼠竹壺的計價是最高的,其中又以王亞琴的鼠竹壺做的最到位。

茶說正好分別收到不同泥色與刻畫兩把。

第一把是原蠟未使用的情況:
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
 
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
 
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
 
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
 
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
 

梅花七孔出水。
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
 

蓋內落款「亞琴」。
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
 

底部無款。
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
 

第二把則是泡養過,重新漂洗乾淨,上面有紀年刻款「一九六四年」,目前茶說看到王亞琴的鼠竹,有刻款的多是一九六四年,可見落款「亞琴」的鼠竹,應多是當年所製作,而落款「王亞琴」木頭章的,就晚一些。
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
 
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
 
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
 
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
 
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
 

梅花七孔出水。
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
 

蓋內「亞琴」落款。
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
 

壺底無款。
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紫砂一廠-鼠竹壺-王亞琴

 

以上資料供壺友們參考。

宜興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
$
0
0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
壺名:小漢君
作者:張紅華
職稱:國家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
泥料:紫砂清水泥
年代:60中
出水:網孔
容量:約280 C.C.
蓋款:洪華
底款:小漢君

張紅華,女,國家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,1944年生於江蘇宜興,1958年進入紫砂工藝廠,師從著名老藝人王寅春。70年代初期拜壺藝泰斗顧景舟為師,專攻全手工傳統製壺技法。1982年由省職改辦審批為助理工藝美術師,1983年選送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造型設計專修班進修,2005年11月評審為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。

漢君壺,紫砂傳統壺型,主要在紫砂工藝廠80年代之前生產,有大、小兩款壺型。其中底款為「小漢君」「大漢君」木頭章者,目前茶說看過的紀年資料,已知多生產始於1965年至1970年代初期;而「中國宜興」款者,始生產於1967年。

四刻款的漢君也多見於70年代之前。

陶刻:客散茶甘留舌本 石如 刻
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
 
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
 
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
 

陶刻:

金文:飲其永用享

行草:石如生作於蜀山斜
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
 

雙排網孔出水。
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
 

蓋內「洪華」。早期常見同音或近音字,如「洪」與「紅」。
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
 
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
 

底款為木頭章的「小漢君」。
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
 

最後來兩張不同角度的近照。
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
 
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紫砂一廠-小漢君-張紅華

 

以上資料供壺友們參考。


宜興紫砂名家壺-伏虎壺-吳燕群

$
0
0
紫砂名家壺-伏虎壺-吳燕群
紫砂名家壺-伏虎壺-吳燕群

壺名:伏虎壺
作者:吳燕群
職稱: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
泥料:黑星土調砂
年代:80中
出水:獨孔
容量:約300 C.C.
蓋款:無
底款:吳燕群印

吳燕群,女,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,1968年03月12日生於江蘇宜興,1984年進入紫砂工藝廠,師從丁洪順、蔣彥與劉建平。1992年委派至錦達陶藝任徒工技術指導,1993年被送達中央工藝美術學院,陶瓷藝術系進修,得到張守智教授指導,2011年被宜興市委評為首屆「陶都宜興優秀青年陶藝家」稱號。2015年獲景舟盃全手工高級組銅獎。

長相蠻特殊的一把壺,虎頭為飾,嘴由虎口出,虎尾為把。在老藏家處看到,雖然被泡的髒髒的,但看料子也喜歡,就收回來洗乾淨,只是一直沒機會拿出來拍照。

這款壺,與吳燕群老師同期同門的王新妹老師也做過,兩人同年生,也同年進紫砂一廠,同樣的師授,在看過泥料壺型之後,應為同期同批所做。

紫砂名家壺-伏虎壺-吳燕群
紫砂名家壺-伏虎壺-吳燕群

 

紫砂名家壺-伏虎壺-吳燕群
紫砂名家壺-伏虎壺-吳燕群

 

紫砂名家壺-伏虎壺-吳燕群
紫砂名家壺-伏虎壺-吳燕群

單孔出水。

紫砂名家壺-伏虎壺-吳燕群
紫砂名家壺-伏虎壺-吳燕群

 

蓋內無款。

紫砂名家壺-伏虎壺-吳燕群
紫砂名家壺-伏虎壺-吳燕群

 

壺底落款「吳燕群印」。

紫砂名家壺-伏虎壺-吳燕群
紫砂名家壺-伏虎壺-吳燕群

 

最後來一張近照,這泥料還挺漂亮的,尤其是再調砂後更顯質感。

紫砂名家壺-伏虎壺-吳燕群
紫砂名家壺-伏虎壺-吳燕群

 

以上資料供壺友參考。

宜興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
$
0
0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
壺名:易新壺
泥料:本山綠泥
年代:70年代
出水:梅花七孔
容量:約200 C.C.
蓋款:玉勤
底款:中國宜興

易新壺,紫砂工藝廠從60年代開始就有生產,主要常見於70年代,60與70在壺型上微有差異,其泥料見有本山綠、段泥、綠泥…等。

本山綠泥是黃龍山紫砂原礦泥料的一種,燒成為漂亮的鵝黃色,數量稀少,泥質細緻,變異性大,不易成壺,燒製困難,多做化妝土之用,且在使用後極易有吐黑的現象。其吐黑原因可能有,窯溫、煉製、明針以及泥料批次質地等不一因素。現今業者亦有嘗試將本山綠泥燒至一千二百多度的泥料極限,仍然會吐黑的情況,可見窯溫亦非絕對因素。

而茶說手上的這把易新,當然不意外,是把黑吐的東一塊、西一塊的。從吐黑不一且呈區塊狀的情況來看,茶說認為其吐黑原因可能跟泥料的質地有關。同一塊泥料經搥煉、拍打後所呈現的質地並非均勻且相同,而是鬆實結構相當不一致的。
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
 
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
 
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
 
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
 

梅花七孔出水。
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
 

壺底也是吐的黑黑。
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
 

底款「中國宜興」。
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
 

蓋內氣氛,與落款「玉勤」。

蓋子是比較沒黑到的地方,所以看的出來本山綠泥的漂亮鵝黃色澤。
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
 
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
 

最後來看看這偷吃茶不擦嘴的近照。
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
 
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紫砂一廠-易新壺-玉勤

 

以上資料供壺友們參考。
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
$
0
0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
壺名:菊球壺
作者:工藝廠陶手
泥料:紫砂清水泥
年代:60年代中末
出水:網孔
容量:600 C.C.
蓋款:無
底款:菊球

菊球壺是傳統壺型之一,多生產在60年代,筋紋圓壺大肚,蓋為半圓球狀搭配如意鈕,討喜可愛。

60年代的菊球很多的工都蠻粗的,尤其是壺鈕,要找到合意的還真的不容易,雖然這把沒落人名款,不知作者為誰?但品項不錯,於是茶說就收下做資料來記錄了。

陶刻:一夜東風起,萬山春色歸 仁石
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
 
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
 
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
 

蓋內工法與氣氛。
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
 

梅花七孔出水。
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
 

壺內底工法。
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
 

底部圈足與底款木頭章「菊球」。此類落款多見於1965~1970年代初期。
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
 
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
 

最後來兩張近照。
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
 
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宜興紫砂一廠-菊球壺

 

以上資料供壺友們參考。

宜興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
$
0
0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
壺名:大漢君
作者:張洪芬
泥料:紫砂清水泥
年代:1967年
出水:網孔
容量:560 C.C.
蓋款:洪芬
底款:中國宜興

張洪芬(張紅芬),女,生於1946年的江蘇宜興,研究員級高級工藝師周尊嚴之妻,1958年進紫砂工藝廠,師從朱可心、許成權,功底扎實,做工精細。

蔣永西,又名蔣榮熙,號岩如、聚蓮老人、石生、老萍。17歲拜名家邵雲儒為師,任淦庭至友。

這把大漢君有個很重要的亮點,就是陶刻的紀年配上底款「中國宜興」。
一直以來,我們很難確定紫砂工藝廠開始使用「中國宜興」章款的年代,僅能透過壺型、工法來判定大約的年代範圍。例如在平底紅泥四杯、三杯,中國宜興款的標準水平壺認定上,透過壺型與工法來判定年代應為六○年代末期,因為其壺型工法與六○年代的荊溪六字章的水平壺相同,卻又與七○年代的標準水平壺相異。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七○年代之後開始大量使用中國宜興款章,而少見荊溪六字章,因此,一開始中國宜興用章只能以七○年代做為分水嶺,而從平底四杯紅水平中又可以將中國宜興款章向前推到六○年代末期,至於到底何時開始使用?正好這把大漢君給了較明確的答案。
茶說見過落款紀年的大漢君並非僅有這把,而是終於有緣入藏了一把,正可有所本的可以將訊息寫給壺友們參考,事實上茶說見過一九六七年紀年陶刻,配上中國宜興款章的大漢君,至少有五、六把,而且年代均止於一九六七年,其餘一九六六年、一九六五年紀年款,均是配上「大漢君」或「小漢君」木頭章,因此大約可以認定紫砂工藝廠開始使用「中國宜興」章款的年代為一九六七年。

陶刻:春風楊柳萬千條 石生

源自:七律送瘟神 其二 1956年2月 毛澤東
春風楊柳萬千條,六億神州盡舜堯。
紅雨隨心翻作浪,青山著意化為橋。
天連五嶺銀鋤落,地動三河鐵臂搖。
借問瘟君欲何往,紙船明燭照天燒。
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
 
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
 
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
 
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
 

陶刻:梅花香從苦寒來

源自:警世賢文 勤奮篇 明代 佚名
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。
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
 

陶刻: 一九六七年秋月
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
 

底款為「中國宜興」四方章。(鑰匙中)
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
 
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
 

壺內雙排網孔出水。
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
 

蓋內氣氛與「洪芬」落款章。
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
 
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
 
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
 

最後來兩張近照。
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
 
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

 

以上資料供壺友們參考。

The post 宜興紫砂一廠-大漢君-洪芬 first appeared on 茶說壺途.

宜興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款

$
0
0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
壺名:大玉蘭
作者:不明
泥料:紫砂
年代:70年代中期(綠標期)
出水:球孔
容量:約580 C.C.
蓋款:看不懂
底款:中國宜興

七○年代的大玉蘭,也是深受壺友喜歡的壺型,其後年代仍有製作,但在花葉的布局及工法上有些差異。此壺型在80年代的港商要求下,多製作了小品的小玉蘭壺型。

茶說看過幾個作者的大玉蘭,就屬這個看不懂落款章的大玉蘭作工最好,可惜一直解不出款上人名,只好原盒裝收回來慢慢研究。

壺內裝置網球孔出水,其年代是從1970~71年開始,因日本要求而裝設,其球孔生產裝置也僅1970~80初這十餘年間。
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
 
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
 
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
 

修飾作工優美的玉蘭花。
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
 

蓋內作工氣氛與不知名的落款。
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
 
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
 

壺內是紅泥的異色球孔。
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
 

壺內底的推牆刮底工法。
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
 

壺底高圈足與「中國宜興」落款。
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
 
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
 
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
 

最後一樣來兩張近照。
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
 
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

 

以上資料供壺友們參考。

The post 宜興紫砂一廠-大玉蘭-中國宜興款 first appeared on 茶說壺途.

宜興紫砂一廠-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
$
0
0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
壺名:松竹梅三友壺
作者:不明
泥料:清水泥 / 綠泥 / 紫泥
年代:60年代初期
出水:網孔
容量:約500 C.C.
底款:無款
蓋款:款式不清

松竹梅三友壺,紫砂工藝廠傳統花貨,取歲寒三友之意合而為一的壺型,壺身分別有松皮、竹節與梅樁三體;松皮為深紫泥貼皮,竹節並葉飾為綠泥漿塗飾,梅樁則為壺本體清水泥。壺嘴為竹節塗綠泥漿、壺把為梅樁、壺鈕則為松枝並葉。

此壺型是紫砂工藝廠60年代初期的三友壺,與常見60末、70年代以後的三友最大的不同,就是松葉的表現方式,不僅如此,連同壺把的梅幹、壺鈕的松幹,其表現方式也較為繁鎖,比起常見的廠版三友壺來說,令人感到相當的特別。茶說亦見過比起這把更為精美細緻且更早的50年代三友,相當別具風韻。
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
 
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
 
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
 

壺把梅枝的表現不同於60末之後,較為繁鎖。
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
 

壺內梅花七孔出水。
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
 
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
 

蓋內姓名不明的落款。
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
 

底部無款。
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
 

松葉的表現方式不同於之後的圓松葉。
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
 
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

 

以上資料供壺友們參考。

The post 宜興紫砂一廠-60年代松竹梅三友壺 first appeared on 茶說壺途.

宜興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
$
0
0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
壺名:大上合梅
作者:不明
泥料:內紫外紅
年代:60年代
出水:網孔
容量:約700 C.C.
蓋款:無
底款:無

上合梅是紫砂很經典的筋紋花器,始於民國時期范大生修改自筋囊梅花壺,其後汪寶根、馮桂林等名家均有製作。上合梅同時具備筋紋器與花器的特點,橢圓壺身做五瓣梅花型式,似果似瓣,氣韻飽滿。上合梅的流、把均為梅花枝幹,並延伸三方俏枝,裝以梅花為飾,壺體飽滿,枝幹清奇,若得名手之作更添為流傳佳作。


上合梅的主體是以紫砂清水泥為主,壺身塗以細紅泥漿,梅花則以綠泥施作。依年代不同,每期的綠泥發色均有不同,早期是淺綠,其色漸深再轉藍綠。流、把的梅幹體現越是早期的就越發精細,氣勢與神韻也較後期為佳。上合梅在一廠中有大、小兩個不同容量,小上合梅主要是80年代港商的要求,將部份大品壺改為小品,因此小上合梅是80後的產品。

茶說在上手過這把大上合梅後,相當的喜歡,無論是壺的整體神韻、氣勢與作工,梅枝筋骨的流暢、俊俏與俐落自然,其手法都相當的到位與老練,蹤然無款,也為一佳器,所以在收藏圈中常言道「無款多佳器」。
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
 
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
 
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
 

以下來細看一下壺身三段梅枝的細節處理。
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
 
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
 
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
 

壺蓋上的枝鈕,手法老練。早期陶手在製作上合梅壺鈕,似乎會比較平貼於蓋面。
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
 

蓋內無款。
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
 

壺內底工法與氣氛。
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
 

壺底外足以梅花五瓣為型制。
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
 

最後再來兩張不同角度的近照欣賞。
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
 
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

 

以上資料供壺友們參考。

The post 宜興紫砂一廠-大上合梅-無款 first appeared on 茶說壺途.


宜興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
$
0
0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
壺名:小蜜桃壺
作者:楊年芳
泥料:段泥
年代:80年代初期
出水:獨孔
容量:約80 C.C.
蓋款:年芳
底款:孟臣

小蜜桃壺是紫砂工藝一廠於80年代初期所製作的小品系列之一,容量大小約100西西左右,俗稱82小品,其中又有約十款壺型落「孟臣」二字章款。82小品量小精緻,適合閩港台地區功夫茶的使用習慣,亦是眾多壺友所追求的收藏,壺的容量雖然小,但作工卻精緻,因為小品壺比中品壺還不好做,因此多為老技師所製,所以從壺就看的出來功力不凡。

楊年芳,早期紫砂工藝廠車間陶手,善花器,其所製作的花器神韻出眾,尤以挺竹壺最受人追捧。

82小品的小蜜桃壺有兩種壺型,另一款帶綠泥小葉片,底款研砂樓,希望日後有機會能一起入手湊對。

 
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
 
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
 
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
 

蓋內氣氛與落款「年芳」。
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
 
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
 

壺底工法與落款「孟臣」。
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
 
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
 

單孔出水。
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
 

最後一樣來兩張近照,是不是很小巧可愛。
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
 
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

 

以上資料供壺友們參考。

The post 宜興紫砂一廠-小蜜桃壺-年芳 first appeared on 茶說壺途.

宜興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
$
0
0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
壺名:豐盛壺
作者:玉琴
泥料:甲子泥(黑星土)
年代:80中
出水:網孔
容量:約280 C.C.
蓋款:玉琴
把款:玉琴
底款:豐盛

豐盛壺,又名桂圓,均為豐饒盛產之意,壺身為全手工拍打成型,大約生產於1985年左右,數量並不多,另有紅泥製作的豐盛壺,目前所見均為「玉琴」款。
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
 
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
 
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
 

壺底落款壺名「豐盛」二字,這是紫砂一廠80年代少見的落款方式。
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
 
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
 

蓋內工法、氣氛與「玉琴」落款。
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
 
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
 

壺內工法,可以明顯看出此壺是全手工起身筒,而非擋胚。
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
 
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
 

把下落款「玉琴」。
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
 

最後來兩張不同角度的近照。
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
 
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

 

甲子泥,又名黑星土、黑星砂,是宜興一廠七零末至八零中期的官廠用土(約1976~1985),屬拼配泥的一種,也是宜興紫砂一廠拼配泥之始。因泥胎佈有黃色及黑色砂點而聞名,泥料配制批次多,色澤、泥質多少有所不同,並非只出現於甲子年。被台灣壺友稱為甲子泥,應主要為台灣常見於甲子年(1984年)。

由於七零年代一廠泥料使用量大,尤其是原礦的清水泥(紫砂純泥),但被認為泥料的質感不夠沉穩,變化少,且為了改善當時泥料的特性,便於快速且大量的製壺,因此開始研究以拼配泥的方式來製壺,也就產生了後來的黑星土(甲子泥),一開始在七零末試用,一開始藏家的反應並不好,像發霉的黑點,但想不到後來在八零年代中期之後,因其泥料的質感,與泡養後的變化均讓人相當滿意,色澤沉穩而飽滿,泡養後Q透溫潤,反而大受歡迎。

此泥大約主要於1976年至1985年間,大量使用於商品壺,包含了當時名家壺的用料,而1982至1985年之間正好是廠壺大躍進的精華時代,正逢其盛的甲子泥,讓當代的紫砂壺更具有其明顯的特徵與媚力。一直到了1986年之後,可能甲子泥已經配不出原來的樣子,或配製方式有變,便改使用所謂的拼紫泥了(其實甲子泥在一廠中,也是稱之為拼紫泥)。因此,甲子泥在宜興一廠的用泥歷史之中,是有其明顯的時代特徵與特色的,因同屬於拼紫泥,在白標期多少還是能見到紫泥料中帶有些微黑砂的特色。

 

以上資料供壺友參考。

The post 宜興紫砂一廠-豐盛壺-玉琴 first appeared on 茶說壺途-宜興紫砂壺收藏.

宜興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
$
0
0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
壺名:腰圓壺
作者:崔婉音
泥料:甲子泥(黑星土)
年代:80初
出水:獨孔
容量:約140 C.C.
蓋款:無
把款:婉音
底款:宜興名壺

崔婉音,女,出生於1957年宜興丁蜀鎮,1973年進入紫砂工藝廠,師從高紅英、束鳳英,亦受花貨大師倪順生指導,1991年進入中央工藝美術院進修陶瓷造型設計,是早期相當受人關注且喜愛的一廠陶手。

腰圓壺印象中,在80初有「宜興名壺+把款」款與「人名款+把款」,橢圓狀的壺身,加上奇特的三彎流造型之外,最主要的是鈕上的氣孔,是呈現直線狀,而非常見的圓孔狀,這是80初綠標時期腰圓的特色。
常見的腰圓容量是140西西,但印象中還有類似82小品大小的腰圓,大約100西西左右。
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
 
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
 
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
 

底部圈足以及落款「宜興名壺」。
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
 
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
 

壺內工法以及獨孔出水。
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
 

把下款「婉音」。
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
 

蓋內工法與氣氛。
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
 

獨特的線型氣孔。
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
 

最後來兩張不同角度的近照。
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
 
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

 

甲子泥,又名黑星土、黑星砂,是宜興一廠七零末至八零中期的官廠用土(約1976~1985),屬拼配泥的一種,也是宜興紫砂一廠拼配泥之始。因泥胎佈有黃色及黑色砂點而聞名,泥料配制批次多,色澤、泥質多少有所不同,並非只出現於甲子年。被台灣壺友稱為甲子泥,應主要為台灣常見於甲子年(1984年)。

由於七零年代一廠泥料使用量大,尤其是原礦的清水泥(紫砂純泥),但被認為泥料的質感不夠沉穩,變化少,且為了改善當時泥料的特性,便於快速且大量的製壺,因此開始研究以拼配泥的方式來製壺,也就產生了後來的黑星土(甲子泥),一開始在七零末試用,一開始藏家的反應並不好,像發霉的黑點,但想不到後來在八零年代中期之後,因其泥料的質感,與泡養後的變化均讓人相當滿意,色澤沉穩而飽滿,泡養後Q透溫潤,反而大受歡迎。

此泥大約主要於1976年至1985年間,大量使用於商品壺,包含了當時名家壺的用料,而1982至1985年之間正好是廠壺大躍進的精華時代,正逢其盛的甲子泥,讓當代的紫砂壺更具有其明顯的特徵與媚力。一直到了1986年之後,可能甲子泥已經配不出原來的樣子,或配製方式有變,便改使用所謂的拼紫泥了(其實甲子泥在一廠中,也是稱之為拼紫泥)。因此,甲子泥在宜興一廠的用泥歷史之中,是有其明顯的時代特徵與特色的,因同屬於拼紫泥,在白標期多少還是能見到紫泥料中帶有些微黑砂的特色。

 

以上資料供壺友參考。

The post 宜興紫砂一廠-腰圓壺-婉音 first appeared on 茶說壺途-宜興紫砂壺收藏.

宜興紫砂一廠-六零年代柿子壺

$
0
0
六零年代柿子壺
六零年代柿子壺

壺名:柿子壺
作者:一廠陶手
泥料:深紫泥
年代:1968年
出水:網孔
容量:約560 C.C.
蓋款:無法識別
底款:無款
陶刻:春風又綠江南岸 一九六八年

柿子壺,是中國紫砂很喜歡的仿生題材之一;其代有柿柿如意(事事如意),萬柿吉祥的含意,因此,無論從廠前時期至廠後,紫砂壺圈子總少不了以柿子為主題的商品與作品。其不僅是花貨的代表,也是紫砂筋紋器的型態之一;柿子壺表面圓滑寬廣,故常見刻繪撰字,更添以壺傳字繪的文學氣息。

六零年代深紫柿子壺,雙面均有刻繪,內容為文革時期常見的行草與梅花;而文革時期六零年代與七零年代的柿子壺在壺型上有些許不同,早期壺型較為飽滿,後期較為圓扁伸張。
比起七零年代的柿子壺,茶說更喜歡六零年代的壺型。六零年代的柿子壺不僅壺型較為飽滿,壺的流、把與鈕均較發古韻,這也是茶說入藏此壺的原因。

六零年代柿子壺
六零年代柿子壺

 

六零年代柿子壺
六零年代柿子壺

 

六零年代柿子壺
六零年代柿子壺

 

蓋內工法與氣氛,並落有木頭長方款痕跡,但已款式不明。

六零年代柿子壺
六零年代柿子壺

 

壺內工法氣氛。

六零年代柿子壺_壺內底工法
六零年代柿子壺_壺內底工法

 

壺底為一捺底,無落款。

六零年代柿子壺
六零年代柿子壺

 

六零年代柿子壺
六零年代柿子壺

 

茶說特別喜歡這張照片的感覺,壺體飽滿,壺嘴過渡有力可見推刮痕跡,配上早期常見花泥現象,不僅感受到陶手製作時的生動活潑,更添十足的陶器樸拙之美!

六零年代柿子壺
六零年代柿子壺

 

最後來比較一下60年代與70年代柿子壺的壺型差異。

上方為60年代的柿子壺,下方為70年代的柿子壺(球孔)。可以看到以壺體來說, 60的較為豐圓,70較為扁圓;60的壺嘴與把較為巧俊,70的較為伸展開放,如此比較很是不同。

60暨70柿子壺比對
60暨70柿子壺比對

 

以上資料供壺友們參考。

The post 宜興紫砂一廠-六零年代柿子壺 first appeared on 茶說壺途-宜興紫砂壺收藏.

宜興紫砂一廠-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
$
0
0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
壺名:周盤壺 (三足鼎仿曼生)
作者:未知
泥料:特拼紫泥(黑星土/甲子泥)
年代:1980年(庚申年)
出水:獨孔
容量:約90 C.C.
蓋款:無
把款:無
底款:時在庚申年冬月
陶刻文:用祈眉壽 萬年無疆 子子孫孫是寶

周盤壺,原廠內名稱為「三足鼎仿曼生」,因此壺仍仿曼生周盤壺所作。當年為紫砂工藝廠為應港商要求,於紫砂研究所進行製作,數量稀少;已知當時有參與製作此壺款者有徐漢棠之女徐雪娟。目前所見有二個版本,一版為刻年款「時在庚申年冬月」,另版為徐雪娟落款章。兩版本除了落款不同外,細部工法、陶刻與出水孔均也不同,二版本出水分別為獨孔與網孔,但容量大小是相同的,故時參與製作此壺款者至少有二人。

茶說先是在2020年底見到章款版的周盤,遺有古風,很是喜歡;後又在2021年的年初見到刻年款的初版,更是愛不釋手,原因無他,因為刻款年月,正好是茶說的生辰年月,這不就正是茶說的生辰壺嗎?天啊~
幸哉!在2021年的年底,好友正好有緣入藏刻年款,茶說一見便欣喜若狂請求好友割愛(搶),於是乎,生辰壺(奪)到手了!當然也是請數十位小朋友們去扛回來的,聽好友說,此壺到他家還不到一小時就被我扛走了。
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
 
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
 
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
 

從下面兩張圖片可以看到壺把跟流嘴的線條相當的不錯,線圓之間相當的精神。

可愛的小圓把。
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
 

堅挺的壺嘴。
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
 

壺肩面陶刻:用祈眉壽 萬年無疆 子子孫孫是寶
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
 

蓋內工法,可以看到蓋牆外有廠內整口痕跡。雖然廠內不喜歡整口,但遇上了還是會整,尤其是這種訂製的高價壺。
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
 

壺內底工法,一樣可看出壺口的整口痕跡。
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_壺內底工法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_壺內底工法

 

單孔出水。
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_單孔出水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_單孔出水

 

壺底刻有紀年款:時在庚申年冬月
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
 
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_紀年底款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_紀年底款

 
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
 

最後一樣來兩張不同角度的美照。

茶說曾比較過此壺紀年款與徐雪娟章款的差別;紀年款的各部細節處理是較優的,而徐雪娟所製作的是比較秀氣些。
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
 
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

 

以上資料供壺友們參考。

 

The post 宜興紫砂一廠-周盤壺-庚申紀年款 first appeared on 茶說壺途-宜興紫砂壺收藏.
Viewing all 64 articles
Browse latest View live


<script src="https://jsc.adskeeper.com/r/s/rssing.com.1596347.js" async> </script>